数据库的常用的数据存储结构

    作者:课课家教育更新于: 2019-08-08 15:21:32

    超详细的PG数据存储结构:逻辑结构和物理存储总结。一般认为,一个数据结构是由数据元素依据某种逻辑联系组织起来的。对数据元素间逻辑关系的描述称为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必须在计算机内存储,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数据结构的实现形式,是其在计算机内的表示。

    此外讨论一个数据结构必须同时讨论在该类数据上执行的运算才有意义。一个逻辑数据结构可以有多种存储结构,且各种存储结构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 

    今天主要讲讲PG的数据结构,PG数据存储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物理存储。其中逻辑存储结构是内部的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方式。物理存储结构是操作系统中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方式。逻辑存储结构适用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

    概述

    今天主要讲讲PG的数据结构,PG数据存储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物理存储。

    其中逻辑存储结构是内部的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方式。物理存储结构是操作系统中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方式。逻辑存储结构适用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

    一、逻辑存储结构

    逻辑结构包括:

    所有数据库对象都有各自的oid(object identifiers),oid是一个无符号的四字节整数,相关对象的oid都存放在相关的system catalog表中,比如数据库的oid和表的oid分别存放在pg_database,pg_class表中。

    1、数据库集群-Database cluster

    2、数据库-Database

    3、表空间-tablespace

    数据库在逻辑上分成多个存储单元,称作表空间。表空间用作把逻辑上相关的结构放在一起。数据库逻辑上是由一个或多个表空间组成。

    新创建的数据库默认创建下面的表空间:

    1)Catalog表空间 存放系统表信息

    2)System表空间 存放用户数据3)Temp表空间

    4、模式-Schema

    自动创建的系统模式如下:

    1)PG_CATALOG

    2)PG_LARGEOBJECT

    3)PG_TOAST

    4)PG_PARTITION

    默认的用户模式PUBLIC。

    5、段-segment

    6、区-extent

    7、块-block

    8、数据库对象-Database object

    1)模式对象表、索引、序列、大对象、视图、函数、存储过程、触发器、包 … …

    2)非模式对象用户、数据库

    9、数据表-Table

    10、索引-Index

    11、序列-Sequence

    12、视图-View

    二、物理存储结构

    在执行initdb的时候会初始化一个目录,通常我们都会在系统配置相关的环境变量$PGDATA来表示,初始化完成后,会再这个目录生成相关的子目录以及一些文件。在postgresql中,tablespace的概念并不同于其他关系型数据库,这里一个tablespace对应的都是一个目录。如下图就是PG的物理结构:

    1、存储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内存中:buffer,MemoryContext;

    数据文件,临时文件;

    日志文件,日志缓存。

    2、文件和目录相关作用描述:

    3、数据文件结构

    3.1、页

    将数据文件中的空间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页面(数据块)。页面是数据库I/O的基本单位,即只能整页读写数据文件, 页面的大小默认是8K。

    页面可以分成两种:

    1)数据页面:数据页面是用来存储用户数据的。

    2)控制页面:控制页面用来管理这些数据页面。

    数据库共享缓存中的空间划分也是按页为基本单位, 一个页的大小与数据文件中页的大小一致, 这样便于整页读取数据文件,并放入到数据库Buffer中, 从Buffer写入数据文件也同理,保证了缓存与数据文件结构和内容上的一致性。

    3.2、Block(块)

    概念上基本等同于Page, 但Block更多用于说明DMS中对数据文件中Page的描述。

    例如: 对文件的读写的操作, 文件读写位置的定位, 数据文件空间回收等操作, 单位均是以块进行。

    数据块的大小在系统初始化时指定,默认是8K,可以取值4K,8K,16K,32K。

    3.3、Extent(区)

    把数据文件中8个连续的Page构成的空间称为一个Extent。Extent是数据库进行数据文件空间分配/释放的基本单位。每个表、索引、序列对象都是由若干个区组成。数据文件被创建后,除自动保留部分区作为控制区外,其他区全部处于未分配状态。表、索引、序列对象的所有数据都存放在Extent中,当向这些Extent中插入数据时,若该Extent的所有页面都已占满,系统就会自动在所属表空间的数据文件中寻找一个尚未分配的区,并将其状态修改为数据区。

    3.4、控制页面

    用于空间管理的控制页面:PFS/GAM/IAM。

    用于增量备份的控制页面:DCM。

    判断可见性的控制页面:VM。

    预留的控制页面:BCM/SGAM。

    3.5、PFS

    Page Free Space,简称PFS页.

    用于记录本数据文件中页面的空间使用情况。对文件中的每个页面,PFS中都有一个“字节”与之对应,该字节记录了该页面的状态。

    PFS页前64bytes被预留为页头, 剩下81024-64=8128一共覆盖81288K=64MB空间.

    故PFS页每隔8128个页面出现一次, 系统初始化把第一个PFS页放在数据文件的第二个页面位置,即:第1号数据页面, 由此可知,第N个PFS页的位置在8128*N+1.

    3.6、GAM

    Global Allocation Map,简称GAM页。

    功能:记录所在数据文件的Extent的分配情况,GAM页中除GAM头外,剩下空间的每一位(bit)均对应一个Extent的分配情况。若某bit位为1,则表明该bit位所关联的Extent已被分配出去,反之未被分配。

    若一个GAM页面大小为8K,则除GAM头(64 bytes)外,一个GAM页面所能覆盖的文件范围是: (81024-64)8(88K),约4GB空间。此外,GAM页每隔881288个页面出现一个,系统要求第一个GAM页出现在文件的第3个页面位置(即:第2个索引位置),由此得知,第N个GAM页的出现位置是: 881288*N+2

    3.7、IAM

    Index Allocation Map,简称IAM页。

    功能:每个IAM页只隶属于一个数据库对象(例如:表),但一个数据库对象可包含多个IAM页,由此可见IAM页与数据库对象的关系是1对1,而数据库对象与IAM页的关系是1对多.

    IAM的结构与GAM页类似,除IAM头外,剩下空间的每一位(bit)均对应着一个与IAM相关的Extent。若某bit位为1,则表明该bit位所关联的Extent已被分配给该IAM,反之未被分配。若一个IAM页面大小为8K,则除IAM头(64 bytes)外,一个IAM页面所能覆盖的文件范围是: (81024-64)8(88K),约4GB空间。

    但与GAM也不同之处在于:IAM的出现位置不固定,只在在创建数据库对象的时候才分配。

    三、逻辑与物理存储关系

    1、逻辑关系存在表空间;

    2、表空间存在对应的数据文件中;

    新创建的数据库对应的数据文件的名称:

    Catalog表空间 – databasename.dbf

    System表空间 – Udatabasename.dbf

    Temp表空间-- Tdatabasename.dbf

    • 前面加 “U” 前缀代表用户数据表空间,用于保存用户表的数据。
    • 不带 U 代表 是系统表的表空间,用于保存系统表的数据。
    • U 前缀的数据文件代表的表空间名为PG。
    • 不带U 的数据文件代表的表空间为 CATALOG。

    四、数据库文件、表空间、其他文件之间的关系

    1、关系图如下:

    说明:

    1)每一个数据库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用户存放数据库的所有数据。

    2)数据库的数据文件有以下特征:

    • 一个数据库文件只能与一个数据库的一个表空间相连。
    • 一个表空间可以由多个数据文件组成。

    3)数据库对象与文件关系:

    • 数据库对象放到表空间中。
    • 表空间有多个数据文件。
    • 表空间中有多个数据库对象。

    4)数据库对象逻辑上是存储在表空间中,物理上是存储在与表空间相关联的数据文件中。

    2、数据库包含的文件种类:

    1)数据库文件:data/DB

    数据库对象,如:数据库、表,索引,序列等对象。

    2)控制文件:data/CTL

    用来记录数据库集群的状态信息,如:版本信息、集群所管理的各种文件信息、检查点信息、事务状态信息等。

    3)日志文件:data/REDOLOG

    记录数据修改操作的日志,用于系统发生故障时进行数据恢复。

    4)临时文件:data/DB

    存放数据库进行计算的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中间对象,如排序运算的外存归并单元。

    5)参数文件:data目录下

    五、Postgresql 底层存储管理方式:

    Postgresql的每个数据库均存放在一个目录中,以db_oid命名,该目录中存放每个表对应的文件,文件名以该数据表对应的relfilenode_oid命名。当表中的数据量足够大,导致表文件的大小大于1GB的时候,postgresql会自动创建新的文件用于存放新插入的数据。新文件的名称为: relfilenode_iod.1, relfilenode_iod.2 等。使用该策略是为了防止在某些文件系统中,最大支持文件尺寸不能大于1GB的情形。

    db_oid, relfilenode_oid可以从pg_class系统表中查询得出。

    每个table对应的文件内部又按照Page的方式组织。每个Page的大小默认为8KB。所以每个数据库对应文件的Disk 分布由下图所示:

    每个Page中包含Page Header以及Data段,Page Header中,pg_lower指向Free Space的起始地址,pg_upper指向Free Space的结束地址。

    • Data 段中,包含有: ItemIdData 段,Free Space段, Items段 以及Special space段。
    • ItemIdData 段: Array of (offset,length) pairs pointing to the actual items. 4 bytes per item.
    • Free Space 段:The unallocated space. New item pointers are allocated from the start of this area, new items from the end.
    • Items 段: The actual items themselves.
    • Special space 段: Index access method specific data. Different methods store different data. Empty in ordinary tables.
    • Item的存储是从pg_upper向pg_lower(类似堆)方向增长。ItenIdData的存储是从pg_lower向pg_upper方向增长(类似栈)。

      选择了数据结构,算法也随之确定,是数据而不是算法是系统构造的关键因素。这种洞见导致了许多种软件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就是其中之一。

课课家教育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