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h现状和未来启示录

    作者:课课家教育更新于: 2015-12-09 15:45:30

    大神带你学编程,欢迎选课

         Ceph从很早开始年提交了第一次的代码,至今为止已经经历十多年的风雨。这个出源于Sage博士论文,最早都是在开发下一代高性能分布式文件系统的项目,现在经已成为开源社区大家所熟知的明星项目。尤其是随着大数据时代汇编语言的发展,Ceph乘上了舞蹈的快车,受到各大厂商的款待,好像大家熟悉的Intel、 DreamHost、SanDisk、CISCO、Yahoo等公司都或多或少的参与其中。RedHat更是花重本,直接砸了1.75亿美金将Sage 创建的Inktank公司及其Ceph团队收入囊中,将其作为IaaS三大组件计算、网络、存储之一。

        Ceph发展现在仍然快的眼花缭乱,让我们暂时停下脚步,看看经过十年发展后,现在Ceph的优势与缺点。

        一、优势

        CRUSH算法

        CRUSH算法是Ceph最初的两大创新之一(另一个是基于动态子树分区的元数据集群),也是整个RADOS的基石,是Ceph最引以为豪的地方。

        CRUSH在一致性哈希基础上很好的考虑了容灾域的隔离,能够实现各类负载的副本放置规则,例如跨机房、机架感知等。同时, CRUSH算法支持副本和EC两种数据冗余方式,还提供了四种不同类型的Bucket(Uniform, List, Tree, Straw),充分考虑了实际生产过程中硬件的迭代式部署方式,虽然实际生产中大多数情况下的都是只用了一种Straw。

        另外根据Sage的论文,CRUSH算法具有相当好的可扩展性,在数千OSD的情况下仍然能保证良好的负载平衡。但这更多是理论层面的,目前还没有人给出在数PB规模的生产环境中的测试结果。

        总的来看,CRUSH算法仍然是目前经过实践检验的最好的数据分布算法之一。

        在这十年的发展过程中,Ceph似乎越来越向着云计算的方向靠拢,最先的CephFS文件系统已经不再是开发重点,甚至开发已经陷入了停滞状态。而与相关的RBD、RGW则成了发展重点,成为发展最快的模块。但是从代码中仍然能够看到各种遗迹,似乎在告诉后来人这段饶了一个大弯的历史。

        二、丰富的特性

        Ceph的特性不可谓不多,从分布式系统最基本的横向扩展、动态伸缩、冗余容灾、负载平衡等,到生产环境环境中非常实用的滚动升级、多存储池、延迟删除等,再到高大上的CephFS集群、快照、纠删码、跨存储池缓存等,不可谓不强大。

         但是就像大多数开源系统一样,Ceph的基本特性,或者说真正在生产环境中用的上的特性还是非常靠谱的,但其他“高级”特性就只能打一个问号了。特别是在CephFS模块,由于Ceph社区目前的开发重点主要还是与云计算相关的部分,即RBD和RADOSGateWay,导致CephFS的开发停滞了很久,相关的特性,例如元数据集群、快照等,目前都不满足生产环境的要求。

        二、缺点

        代码质量

        代码质量的问题,实际上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Ceph主要使用C/C++语言编写,同时外围的很多脚本和工具用了hibernate视频教程。之所以要说明Ceph的语言构成,是因为代码质量实际上是和语言具有密切的关系。不否认用C++也能写出优雅的代码,但相比于更加“现代”的语言,要想写出具备同样可读性、结构良好、调理清晰代码,C++要困难很多。但是,由于存储作为底层系统,对效率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因此不太可能舍弃对于内存等底层系统资源的控制,而使用 hibernate教程/Python这类的语言。而作为一个开源项目,期望所有的贡献者都是C++的高手,未免有些强人所难,这似乎成了一个死结。其他类似的开源项目怎么办呢?貌似他们都用的纯c……

        另一方面,Ceph广泛使用了STL,在部分核心代码中还是用了BOOST,这两者在底层核心系统代码中的可用性也一直存在争议。这更加加剧了代码质量的挑战性。

        最关键的是,Ceph似乎已经被太多已经背负了太多的历史包袱,比如最核心的osd模块,最初的设计包含OSD 和PG类,其中PG类负责PG的通用逻辑,OSD负责管理所有的PG。然后PG的子类ReplicatedPG实现了以副本作为冗余模式的PG。这里就存在了两个半类:OSD、PG及其子类ReplicatedPG,这两个半类实现了osd模块99%的逻辑,可以想象这两个半类会有多大。

        在目前的master分支上,相关文件的大小分别是:

        OSD.h+OSD.cc = 2383行+8604行 = 10987行

        PG.h+PG.cc = 2256行+7611行 = 9867行

        ReplicatedPG.h+ReplicatedPG.cc = 1487行+12665行 = 14152行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从C++继承的角度上,理解一个类,必须理解他的父类,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理解ReplicatedPG,理论上你必须同时理解PG,也就是说,要同时理解20000+行代码!

        更加丧心病狂的是,这两个半类之间存在密切而复杂的调用关系,相互之间直接使用整个类,而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接口隔离。严重加剧了理解代码的难度。

        在EC功能以一种奇葩的方式加入到osd中之后,整个场面更加混乱。按照最初的设计,实现EC应该增加PG的一个子类,类似 ErasureCodePG。但是由于ReplicatedPG包含了太多通用的代码,实际上已经和PG合二为一了,所以EC只能在 ReplicatedPG的基础上改造。于是又出现了PGBackend的概念和相关的实现,这只能说是挑战人脑的极限了。

         Ceph社区也曾试着梳理代码,比如添加OSDService类,作为PG与OSD通讯的接口。这样所有的PG全部调用OSDService而非OSD,相当于做了OSD与PG之间的隔离。但是似乎并没有起到足够的效果,现在已经名存实亡了。

         Ceph在这样的代码质量下,还能向前走多久,委实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

         4. 业务连续性

         Ceph中的RADOS采用强一致性设计,即Write-All-Read-One,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读取效率较高,而且工程难度较低,比较适合与读多写少的系统。

         Write-All-Read-One的特点是必须等待所有的副本全部写入完毕才算是写入成功,这实际上对系统硬件的可靠性要求较高,因为如果在写入过程中存在任意硬件故障,则写入过程都要受影响。通常表现为卡顿,一般在数秒级别,时间长短和判断故障的机制以及故障恢复过程中IO的处理策略相关。

         但是当集群非常非常大时,Write-All-Read-One对于硬件可靠性的要求几乎是无法满足的。想象一下一个10PB的系统,按照最大4TB每块盘的计算,就有2500块磁盘。按照我们以往的运维经验,每周存在一块磁盘故障是完全正常的。这种场景下,如果数据分布足够分散,实际上一块磁盘可能涉及到很多数据块,也就是说一块磁盘故障会影响很多IO,而这种情况每周发生一次。这对业务连续性的影响是已经是不可忽略的。

        生产环境中的场景比这个更加复杂,因为磁盘或者硬件的故障可能不仅表现为不可写,还有可能是慢或者不稳定。这些情况对于业务连续性的影响也更加严重。

        3. CephFS

         CephFS现在在整个Ceph系统中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情况,因为POSIX这种借口似乎在云计算中没有用武之地,导致了社区对这个模块的关注不足,也就没有什么进展。

         CephFS作为最初Ceph的设计目标,Sage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几乎实现了所有需要的特性,并且进行了大量工程层面的优化。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Ceph想把CephFS模块做到足够强大,甚至是最强大,但强大的同时也意味着不菲的代价。元数据动态子树分区、目录分片、快照、权限控制、IOPS优化、故障恢复、分布式缓存、强弱一致性控制,这些高大上的名词背后都意味着复杂的工程性任务,更不要说将这些叠加在一起。很多时候,叠加不是想加,而是相乘的关系。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MDS的工程难度已经超过了可以掌控的程度,无法做出足够成熟、稳定的系统。

         目前CephFS宣称其单MDS的模式是稳定的,MDS的集群的模式是不稳定的。而快照功能默认关闭,今后也够呛会有开启的可能了。

         2. 性能

         Ceph的性能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基本上能发挥出物理硬件的性能,但是存在以下几个隐患:

         1)数据双倍写入。Ceph本地存储接口(FileStore)为了支持事务,引入了日志(Journal)机制。所有的写入操作都需要先写入日志(XFS模式下),然后再写入本地文件系统。简单来说就是一份数据需要写两遍,日志+本地文件系统。这就造成了在大规模连续IO的情况下,实际上磁盘输出的吞吐量只有其物理性能的一半。

         2)IO路径过长。这个问题在Ceph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存在。以osd为例,一个IO需要经过message、OSD、FileJournal、FileStore多个模块才能完成,每个模块之间都涉及到队列和线程切换,部分模块在对IO进行处理时还要进行内存拷贝,导致整体性能不高。

         3)对高性能硬件的支持有待改进。Ceph最开始是为HDD设计的,没有充分考虑全SSD,甚至更先进的PCIe SSD和NVRAM的情况NVRAM。导致这些硬件的物理性能在Ceph中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延迟和IOPS,受比较大的影响。

          5. 社区

    Ceph社区现在已经有很多厂商实际上或者号称参入进来,其中不乏Intel、Dreamhost、SanDisk这样的大厂,也不乏UnitedStack这样的Start-Up公司,还有电信、大学、研究所这类非存储领域的公司或单位。但实际上整个Ceph还是掌握在Inktank或者说RedHat的手中,绝大多数核心代码由他们贡献,也是他们Review和Merge。总的来说还是一个集权组织。

         更加重要的是,Ceph相比OpenStack这种成熟完善的开源社区,缺乏足够的基础设施,例如成熟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测试环境、Reivew流程、贡献指引、代码规范等。导致整个社区仍然是人治、而非法制的过程,代码和系统的发展方向本质是由RedHat公司控制的。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Ceph社区也非常清楚,并且正在或者将要改进。例如为了增加了对于SSD的支持,改进数据双倍写入问题以及更完善的社区建设和基础设施等。这些都增加了人们对Ceph的信心。

         总的来说,Ceph瑕不掩瑜,仍然是一个优秀,甚至出色的开源存储系统。如果说分布式存储在云计算时代是风口上的猪,那么Ceph也是一直优秀的猪。

    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拭目以待。

         6. 统一存储架构

         不得不说,RADOS的设计还是非常的优秀。从架构上来看,RBD和RADOSGateWay实际上都只是RADOS的客户端而已,但得益于RADOS的优秀设计,RBD和RADOSGateWay的设计和实现都很简单,不需要考虑横向扩展、冗余、容灾、负载平衡的等复杂的分布式系统问题,同时能够提供足够多的特性和足够优秀的性能,因此迅速得到了社区的认可。另一方面,Ceph为OpenStack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成为了目前最火的OpenStack底层存储系统。乘着云计算和OpenStack的东风,Ceph作为一个统一存储系统,似乎大有舍我取谁之势。

         Ceph最初平面设计师的RADOS是为其实现一个高性能的文件系统服务的,并没有考虑对于块设备、对象存储的支持,如,汇编视频教程也就没有什么RBD、RADOS GateWay,跟别提OpenStack和qemu之类的了。但谁想无心插柳柳成荫,由于 RADOS 出色的设计和独立简洁的访问接口,再加上Sage敏锐的眼光,Ceph社区果断推出了用于支持云计算的分布式块存储RBD和分布式对象存储RADOS GateWay,并将开发中心全面转向云计算领域。

         开源中国在中国也成了一大优势,为众多的编程缔造者提供了诸多便利的条件。鉴于未来更大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课课家教育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