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能否取代人工?

    作者:AI科技新社更新于: 2020-08-22 23:25:57

    机器人能否取代人工?阿迪达斯付出血的教训,含泪关闭智能工厂。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却只有5%左右,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

     所谓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不论放在什么年代,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建设,更是关乎着人们未来的生活状况。而如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一定算得上是最为火热的科技项目了。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传输速度急剧提升,许多过去无法实现的难题得以解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一定会迎来跨越性的发展。

    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能否取代人工?_人工智能_软件开发_自动化_课课家

    对于人工智能的崛起,也有不少人表示了担忧,担心未来会找不到工作,面临失业。那么机器人到底能否取代真人进行工作?至少从短期来看,答案是否定的。今年4月,阿迪达斯正式关闭了两家斥巨资打造的“速度工厂”,为自己的“机器人取代工人”的大业暂时划上了句号。

    由于欧美地区人工成本较高,阿迪达斯90%的工厂都位于亚太地区。然而,虽然亚太地区的人工成本相对较低,但高昂的运输费用不利于企业的增长。为此,阿迪达斯想出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打造未来工厂。2016年,阿迪达斯试图通过工业4.0工厂来提高生产效率,依靠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技术来替代真人,在德国投资开设首家智能工厂。2017年,阿迪达斯又在美国建立了第二家智能工厂,年产量约为50万双,并定下了在2020年用智能工厂替代50%原有工厂的目标。

    全自动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生产,似乎满足了人们对于“未来工厂”的全部预想。阿迪达斯的智能工厂被《经济学人》称为“重新定义了制造业”,也被视为德国工业4.0的代表。但如今来看,这个搭载了最新科技的智能工厂非但没有给阿迪达斯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成为了拖油瓶。投入生产仅4年,就面临停工停产的尴尬局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智能工厂的局限性。智能工厂的每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同一款鞋子。作为全球运动品牌巨头,阿迪达斯拥有成百上千种不同的款式,每一种款式又拥有多种配色。然而,智能工厂每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同一款鞋子。如果需要变更生产款式,则需要重新调整生产线,十分麻烦。而如果是在普通的工厂,只需要对员工进行一定的培训,就能够同时掌握不同款式鞋子的不同制作方法,并且随时可以按照需求进行改变,比机器人要灵活得多。

    其次,智能工厂成本过高。首先,就研发成本而言,这两家智能工厂,消耗了阿迪达斯35%的研发资金。此外,虽然机器人生产的效率要比人工高很多,但成本却并没有降低。虽然不需要雇佣工人,但却需要雇佣工程师来应对智能工厂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而工程师的薪水无疑要比普通员工高得多。加之机器损耗等成本,智能工厂的成本要比普通工厂高得多。

    因此,阿迪达斯被迫放弃智能工厂,继续沿用普通工厂生产产品。不过,阿迪达斯也并非没有收获,阿迪达斯全球运营负责人马丁·尚克兰德表示:机器人工厂提高了阿迪达斯在创新制造方面的专业性,但如果将这些技术优势应用到亚洲的供应工厂中会更加经济更加灵活。

    至少就目前来看,想要靠机器人取代真人进行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对于人们所担心的人工智能带来失业,也不必太过担心。人工智能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是为了减轻人类的负担,免去繁复的流程,将劳动力安排到更加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去,并非为了取代人工。大量人力流入到科技等更为重要且无法被

    以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理论与工程技术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学习机器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深度学习框架、工具与实践平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音处理与识别技术、视觉智能处理技术、国际人工智能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理论方法,培养人工智能专业技能和素养,构建解决科研和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和专业嗅觉。

课课家教育

未登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