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新冠肺炎疫情变化的动态预测。疫情期间,大数据相关企业全面地为各地政府提供疫情发展态势研判,助力各地联防联控部门提前防范,精准施策,及时调配医疗卫生资源,指导企业复工复产,助力打赢疫情攻坚战。
大数据+智慧医疗如何助力疫情防控?
首先是和地方政府合作,根据实时披露数据和互联网问诊等外部数据,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进行建模后,预测各地疫情的走向以及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方便地方政府做出决策和采取措施,帮助各地政府构建疫情防控的长效机制,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智慧力量。
第二是帮助医生和医疗机构更有效地开展诊治活动,通过远程问诊系统和临床辅助诊治系统,帮助医生提高诊治效率。其次,根据对实时更新的疫情数据,评估出全国及疫情重点地区新冠肺炎普通患者、重症患者、危重症患者等的比例及诊治疗费用,对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物资保障及缓解当前的供需矛盾提供数据参考意义。
最后是针对居民搭建疫情信息披露和普及平台,提供自我排查、在线心理辅导和远程问诊服务,减少社会恐慌情绪,发挥着“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智慧医疗行业发展仍需打通壁垒
本次疫情期间,大数据一方面在态势研判、人员流动中为政府部门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一方面,提高了信息公开透明度,瓦解虚假消息,让更多人了解疫情现状,缓解社会焦虑。
但是,大数据+智慧医疗的融合应用依旧出于初步阶段。究其原因,一是当前,医疗行业软件系统较多且分散,基层医疗机构尚未能完全与本地医疗信息平台纵向打通,在数据量上非结构化数据占大多数,如何与本地医院形成高效沟通,减少重复监测,提升整个体系的资源利用率。
二是医院之间横向协同有待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医务人员无法流动与聚集沟通,远程诊疗、远程会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提高医疗效率、提升患者医疗体验方面体现出较大的潜力。
三是医院内部信息化,即不同条线之间的信息融合。实际上,医疗数据长期呈现碎片化、类型多样、标准不一的问题,这源于不同科室使用的医疗知识、形成的医疗数据有很大差异,难以在结构和标准上直接统一。
结语:疫情防控阻击战已进入关键时期,加快大数据+智慧医疗融合应用,创新平台建设,不仅影响到当前医院业务的办理效率和患者的就医体验,也事关建立未来应对各类病情防控的长效机制。
大数据需要特殊的技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的容忍经过时间内的数据。适用于大数据的技术,包括大规模并行处理(MPP)数据库、数据挖掘、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
上一篇:大数据在精准施策中发力
下一篇:大数据如何确保风控和利益
¥280.00
¥699.00
¥6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