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云计算要怎么玩?

    作者:课课家教育更新于: 2017-06-07 17:43:48

      本篇文章给大家带来的就是关于数据的一些详细解析,本篇文章会教给大家数据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你,对你有所收获,希望大家仔细阅读文章。

      人们对数据管理的需求由来已久。1950年,雷明顿兰德公司在“Univac I”计算机上推出了磁带驱动器,每秒可以输入数百条记录。六十年代,计算机开始广泛引用于数据管理,传统的文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能够统一管理和共享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如今,数据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储存和管理,基于云的数据库正衍生出越来越多的玩法和应用场景。

      数据库遇上云计算 腾讯这次要怎么玩?

      数据库可以说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共享、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当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时,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根据数据模型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的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随着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快速增加,每个行业都在为这些增量储备能力,并且发现了传统数据库之外的新方案。

      在云计算时代,传统IT结构正经历着转型期。市场调研机构IDC指出,2015年云环境下IT基础设施部署支出增长24.6%,达到328亿美元。与此同时,企业也在积极寻求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推进云战略。

      利用云数据库,企业可以实现按需付费、按需扩展、高可用性、存储整合等优势。将数据库部署到云,能够通过简化可用信息通过网络连接的业务进程,支持和确保云业务应用程序作为SaaS部署的一部分。对于供应商来说,他们在公有云中可以将数据库托管,而云服务商也能通过一系列功能帮助客户完成数据库的拓展。

    遇上云计算要怎么玩?_网络工程师_云计算_大数据_课课家

      腾讯云数据库MySQL和TDSQL特性

      云数据库(CDB)是腾讯云提供的关系型数据库云服务,基于PCI-e SSD,支持MySQL、SQL Server、TDSQL(兼容mariaDB)引擎。CDB拥有多种存储介质类型,包括基于高速PCIExpress架构的企业级固态硬盘(SSD)和相关控制器提供硬件加速能力,专为高性能OLTP应用程序设计,QPS高达37000的高IO版,以及价格低廉的普通SSD存储介质,容量大成本效益高。

      据了解,CDB提供了主从数据实时热备、确保线上数据安全,通过多份备份机制保存多天的数据,提高了在灾难情况下的数据可靠性。同时,其还支持实时双机热备,3日内无损恢复,5日冷备数据dump,以及宕机自动检测和故障自动迁移。通过多维度监控、自定义资源阈值告警,用户可以查询分析报表和SQL完整运行报告。费用方面,用户可根据业务情况选择精确到秒粒度的按量计费模式,或包年包月模式。

      具体来看,CDB完全兼容MySQL协议,适用于面向关系型数据库的场景,由云数据库运营团队全面负责MySQL的安装、部署、版本更新及故障处理,无需客户动手。master与slave的切换、故障的处理及数据迁移,也是对用户透明的,ip port保持不变。

      高IO版特性

      CDB for MySQL支持挂载只读实例,支持一主多从架构,带有负载均衡功能的RO组能够简化从机之间压力分配的过程。使用过程中,提供了命令行和Web两种方式管理云数据库,并支持批量数据库的管理、权限设置和SQL导入。此外,其还支持外网访问和VPC网络,可通过这些接入方式将云数据库与IDC、私有云或其他计算资源互联,应用于混合云环境。

      至于云数据库TDSQL,则是定位于OLTP场景下高安全性的企业级云数据库,兼容MySQL语法,拥有线程池、审计、异地容灾等高级功能,在多个项目中通过了银监、保监的可靠性、信息安全等检查,具有云数据库的易扩展性、简单性和性价比。

      TDSQL分布式集群架构

      TDSQL以高安全性、高可用性、主备数据强一致为基础设计,支撑了腾讯90%以上的计费业务。该服务提供了99.99999%的数据可靠性,以及防窃取、防注入、防篡改和审计追溯等多种增值安全能力。可用性方面,TDSQL采用了集群或分布式集群部署,具有冗余容灾特性,单机故障不会影响整个集群的稳定。HAS(高可用调度方案)支持跨机房、双线路网络部署,避免了网络故障带来整个系统的不可用。

      腾讯云在SQL Server等也有布局

      除了MySQL和TDSQL,腾讯云当然也不会忘记SQL Server。CDB for SQL Server将帮助用户部署已包含正版授权的SQL Server(2008 R2和2012)版本,提供部署备份、恢复、监控、迁移等方案。

      CDB for SQL Server方案架构

      腾讯介绍称,CDB for SQL Server默认提供一主一镜像配置,附带日志和物理文件备份,能30分钟内通过备份自动恢复主机,可用性达99.95%;PCI-e SSD配置存储可最大限度提升SQLServer读写性能,相同环境下比自建性能高出30%;提供多种监控和告警,性能优化分析;弹性按需购买,相比通过购买服务器自建,性价比更高。

      此外,该服务还支持开发者配置和部署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可以通过可视化管理界面使用和管理SQLServer,降低了管理系统、.NET架构、Visual Studio Team System的时间和成本,提供了多种增值服务。

      说到开源数据库PostgreSQL,CDB也为此做了兼容。腾讯云将负责绝大部分处理复杂而耗时的管理工作,例如PostgreSQL软件安装、存储管理、高可用复制、以及为灾难恢复而进行的数据备份。

      使用过程中,腾讯云提供了PostgreSQL的关键运行指标,包括CPU利用率、存储容量使用率、I/O 活动等性能监控数据,用户可以在管理中心查看,且无需额外收费,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自定义指标告警阈值,无需时刻关注监控,可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及时了解异常。

      当用户的数据出现严重问题时,能快速恢复到某个正常时间点,以应对升级故障或灾难恢复等情况,腾讯云PostgreSQL默认保存7日两份,并在每日凌晨实现完整备份,每五分钟备份日志文件的xlog,用户可以通过回档功能将数据库实例恢复7天内任何一秒钟的状态,最多可恢复到前五分钟的状态。

      此外,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业务的数据存储需要,腾讯云支持最大存储到6TB,最大内存480GB的规格模型,用户可以通过腾讯云管理中心,实现一键升级到目标规格。升级后的实例将继承原有实例的IP和全部配置,升级过程中,仅在切换过程产生1秒的闪断,而不需要长时间停机,即可随时满足业务弹性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云还拥有基于MySQL打造的高性能物理宿主机数据存储服务“黑石数据库”,提供了完整的监控、运维服务,适用于面向关系型数据库的场景。不仅如此,腾讯云还在MongoDB、HBase、DCDB等领域均有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云还拥有基于MySQL打造的高性能物理宿主机数据存储服务“黑石数据库”,提供了完整的监控、运维服务,适用于面向关系型数据库的场景。不仅如此,腾讯云还在MongoDB、HBase、DCDB等领域均有布局。

      分布式云数据库(DCDB for TDSQL)产品架构

      其中,NoSQL完全兼容MongoDB协议,适用于文档型或分布式NoSQL数据库的场景;云数据库HBase完全兼容HBase协议,适用于写吞度量大,海量数据存储以及分布式计算的场景;DCDB for TDSQL兼容MySQL协议和语法,支持自动水平拆分的高性能分布式数据库——即业务显示为完整的逻辑表,数据却均匀的拆分到多个分片中,每个分片默认采用主备架构,提供灾备、恢复、监控、不停机扩容等全套解决方案,适用于TB或PB级的海量数据场景。

      和很多分析文章不同,这篇报告并没有重点讨论最热门的大数据之类的话题,而是非常现实地讨论了数据量在企业内的增长趋势和分布,以及对存储架构的冲击。主要观点包括:

      1、到2025年这未来几年,数据量会激增10倍;

      2、企业产生和存储的数据量增长会比这个速度还要高;

      3、为了应对数据量的增长,企业存储会比今天更加复杂;

      4、边缘数据中心将是数据增长的重要来源;

      5、闪存未来会高速发展成为比硬盘大得多的市场。

      这些分析对“数据的大”这个话题已经很深入了,现在把重点转到另一个主题,就是数据的重要性。

      首先,报告认为,过去我们一直认为的数据重要性,从实质上来说是为企业的业务运行服务的背景(business background),而将来的趋势则是真正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现在某云停机几小时,影响的只是一些企业的业务出现中断,网站无法打开;而在2025年,可能影响的就是人的生命。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越来越依赖数据。这个趋势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大数据和机器智能的逐步应用,会不断加速。举个例子,今天一个企业员工丢失了一个文件,也许对他来说就像天塌了一样,但是对于其他人乃至社会并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想想2025年,丢失了数据的结果,可能就是无人驾驶汽车突然失控。所以,如果说今天的系统可靠性主要关系到你的商业信誉,那么到2025年,可靠性的问题极有可能就意味着你在市场上从此消失。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本质上的提升。

      IDC提出了一个预测,到2025年,全球数据里有20%会是性命攸关的,大约10%会达到超级关键(hypercritical)的程度。

      其实,IDC的这个分析并没有完全说到点上。相信自动驾驶汽车的系统设计不会如此脆弱;另外,这个例子不太具有普遍性,并没有提及对于其它一般行业的企业和用户,数据的重要性是怎么提升的。

      随着未来几年大数据和机器智能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重要决策,特别是实时性的决策(比如电力调度、交通管理、医疗数据分析乃至机器辅助的手术操作等等)会非常依赖于计算机也就是数据。数据丢失或者业务中断,会直接导致决策链条的中断甚至错误决策,因此造成的损失将远超现在。另外,未来全球的数据和信息会越来越成为一个“any-to-any”的网络,充分协作,相互影响,一个点的失效,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因为蝴蝶效应导致无法预知的冲击和影响。而这,正是数据时代的软肋。

      这绝不是耸人听闻。早在2010年5月6日,道琼斯指数曾经毫无理由地一天跌掉超过一千点,市值蒸发8600亿美元,创美国股市有史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始作俑者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机构,而是多台自动决策的高频交易系统。直到现在,到底为什么发生这一事件的说法还是莫衷一是,最大的可能是系统误读了某公司基本面的某项数据,然后导致错误决策,再由错误决策导致更多的错误决策,最终像滚雪球一样冲击了整个市场。

      2010年还远远不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时代。试想一下2025年,各行各业所有实时决策都依赖人工智能,而支持这些决策的就是大量的实时数据,那么,一个关键数据的丢失或错误,必然会导致一连串的错误决策,影响可能会远远超出股市,从而直接影响实体经济,也许其冲击不亚于一次经济危机。这样的灾难,是不是比一辆无人驾驶汽车突然失控更加可怕呢?

      有关数据对生活的影响,报告里还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报告认为,我们每个人每天的数据交互将会在未来有巨大的提升。从2015年每天216次一直飙升到2025年的4,785次。

      这个数据听起来很吓人,但是仔细想想却也很自然。现在我们访问数据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去直接查询数据本身,比如我们每天出门查一下地图看看路况信息,根据雾霾情况决定戴不戴口罩,有空看看朋友圈等等。而未来,这些都可以通过与Siri、小娜、度秘或者到时候出现的其他产品来交互,“出门前有什么要我知道的吗?”这下Siri的后台必须要查询大量的数据才能回答你这种问题。查询变得更加简单,那么你对数据的需求就必然会进一步提高。数据深深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乃至生命,直到完全密不可分。

      数据既然这么重要,对数据的各种保护必须要跟上。然而,报告发现,数据安全和保护的问题,未来会比今天更加严重。

      在所有的数据中,不需要安全保护的那部分数据,到2025年占比会迅速缩小,而87%的数据都需要安全和保护。可怕的是,其中超过一半的数据,却没有得到保护!

      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在企业数据管理的领域,数据安全和数据保护将会出现一个巨大的需求缺口。拥有完善数据安全和数据保护机制的企业,将会得到巨大的竞争优势。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推论,数据安全和数据保护的市场,将会在未来几年迅速扩大,甚至出现井喷。成功的安全和数据保护厂商,将会获得巨大的商机。

      在过去这几年在企业容灾上已经成为了很多行业的标准配置,也成了很多同行友商追赶的对象。随着大量企业上云,未来数据保护的主战场将会从企业向云端转移。例如,在2016年,飞康软件的重大改进集中在智能分析以及对公有云和混合云的加强,这一次又在这些领域走在了友商的前面。这些改进显然符合《数据时代2025》报告中所分析的市场发展方向。在市场趋势还没有完全显现,就主动投资发展布局,这是建立在对市场的深度理解之上的。相信,未来几年,用户和合作伙伴们将会发现自己选对了方向,得到丰厚的回报。

      如果有人会觉得这个分析有些过于激进,不妨回顾一下,上个月,有好几家企业云服务商纷纷遇到了业务中断的故障,导致大量企业用户受损。我们都以为这些云服务商已经充分考虑了业务连续性、数据保护这方面的问题,但事实证明,他们还远远没有做到万无一失。相信有头脑的云服务商将会在数据保护上迅速加大投入,直到将这变成重要的竞争优势。正如前几年云提供商的价格战一样,一场有关数据保护和安全的军备竞赛,就此展开。市场需求必然导致技术投资增加,技术突破后又会形成新的市场。由此可见,数据保护和安全,在未来几年都将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市场。

      想要学习更多知识,那就来课课家教育,我们这里有通俗易懂的噢~不怕你们学不会!你的支持就是课课家教育最大的动力,欢迎进入课课家教育!

课课家教育

未登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