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教你用Spark学习矩阵分解推荐算法

    作者:课课家教育更新于: 2017-05-08 17:41:07

         今天,课课家来一起和大家讨论“用Spark学习矩阵分解推荐算法”,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如果有更高的见解,也可以交流一下。一定要认真的阅读课文哦!

    在矩阵分解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的应用中,我们对矩阵分解在推荐算法中的应用原理做了总结,这里我们就从实践的角度来用Spark学习矩阵分解推荐算法。

      1. Spark推荐算法概述

      在Spark MLlib中,推荐算法这块只实现了基于矩阵分解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而基于的算法是FunkSVD算法,即将m个用户和n个物品对应的评分矩阵M分解为两个低维的矩阵:

      全面教你用Spark学习矩阵分解推荐算法_大数据_推荐算法_推荐系统_矩阵分解_算法_课课家教育

      其中k为分解成低维的维数,一般远比m和n小。如果大家对FunkSVD算法不熟悉,可以复习对应的原理篇。

      2. Spark推荐算法类库介绍

      在Spark MLlib中,实现的FunkSVD算法支持Python,java,Scala和R的接口。由于前面的实践篇我们都是基于Python,本文的后面的介绍和使用也会使用MLlib的Python接口。

      Spark MLlib推荐算法python对应的接口都在pyspark.mllib.recommendation包中,这个包有三个类,Rating, MatrixFactorizationModel和ALS。虽然里面有三个类,但是算法只是FunkSVD算法。下面介绍这三个类的用途。

      Rating类比较简单,仅仅只是为了封装用户,物品与评分这3个值。也就是说,Rating类里面只有用户,物品与评分三元组, 并没有什么函数接口。

      ALS负责训练我们的FunkSVD模型。之所以这儿用交替最小二乘法ALS表示,是因为Spark在FunkSVD的矩阵分解的目标函数优化时,使用的是ALS。ALS函数有两个函数,一个是train,这个函数直接使用我们的评分矩阵来训练数据,而另一个函数trainImplicit则稍微复杂一点,它使用隐式反馈数据来训练模型,和train函数相比,它多了一个指定隐式反馈信心阈值的参数,比如我们可以将评分矩阵转化为反馈数据矩阵,将对应的评分值根据一定的反馈原则转化为信心权重值。由于隐式反馈原则一般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数据来定,本文后面只讨论普通的评分矩阵分解。

      MatrixFactorizationModel类是我们用ALS类训练出来的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做预测。常用的预测有某一用户和某一物品对应的评分,某用户最喜欢的N个物品,某物品可能会被最喜欢的N个用户,所有用户各自最喜欢的N物品,以及所有物品被最喜欢的N个用户。

      对于这些类的用法我们再后面会有例子讲解。

      3. Spark推荐算法重要类参数

      这里我们再对ALS训练模型时的重要参数做一个总结。

      1) ratings : 评分矩阵对应的RDD。需要我们输入。如果是隐式反馈,则是评分矩阵对应的隐式反馈矩阵。

      2) rank : 矩阵分解时对应的低维的维数。即PTm×kQk×nPm×kTQk×n中的维度k。这个值会影响矩阵分解的性能,越大则算法运行的时间和占用的内存可能会越多。通常需要进行调参,一般可以取10-200之间的数。

      3) iterations :在矩阵分解用交替最小二乘法求解时,进行迭代的最大次数。这个值取决于评分矩阵的维度,以及评分矩阵的系数程度。一般来说,不需要太大,比如5-20次即可。默认值是5。

      4) lambda: 在 python接口中使用的是lambda_,原因是lambda是Python的保留字。这个值即为FunkSVD分解时对应的正则化系数。主要用于控制模型的拟合程度,增强模型泛化能力。取值越大,则正则化惩罚越强。大型推荐系统一般需要调参得到合适的值。

      5) Alpha : 这个参数仅仅在使用隐式反馈trainImplicit时有用。指定了隐式反馈信心阈值,这个值越大则越认为用户和他没有评分的物品之间没有关联。一般需要调参得到合适值。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使用ALS算法还是蛮简单的,需要注意调参的参数主要的是矩阵分解的维数rank, 正则化超参数lambda。如果是隐式反馈,还需要调参隐式反馈信心阈值alpha 。

      4. Spark推荐算法实例

      下面我们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讲述Spark矩阵分解推荐算法的使用。

      这里我们使用MovieLens 100K的数据。

      将数据解压后,我们只使用其中的u.data文件中的评分数据。这个数据集每行有4列,分别对应用户ID,物品ID,评分和时间戳。由于我的机器比较破,在下面的例子中,我只使用了前100条数据。因此如果你使用了所有的数据,后面的预测结果会与我的不同。

      协同过滤

      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Filtering,简称CF,WIKI上的定义是:简单来说是利用某个兴趣相投、拥有共同经验之群体的喜好来推荐感兴趣的资讯给使用者,个人透过合作的机制给予资讯相当程度的回应(如评分)并记录下来以达到过滤的目的,进而帮助别人筛选资讯,回应不一定局限于特别感兴趣的,特别不感兴趣资讯的纪录也相当重要。

      协同过滤常被应用于推荐系统。这些技术旨在补充用户—商品关联矩阵中所缺失的部分。

      MLlib当前支持基于模型的协同过滤,其中用户和商品通过一小组隐性因子进行表达,并且这些因子也用于预测缺失的元素。MLLib使用交替最小二乘法(ALS)来学习这些隐性因子。

      用户对物品或者信息的偏好,根据应用本身的不同,可能包括用户对物品的评分、用户查看物品的记录、用户的购买记录等。其实这些用户的偏好信息可以分为两类:

      l显式的用户反馈:这类是用户在网站上自然浏览或者使用网站以外,显式地提供反馈信息,例如用户对物品的评分或者对物品的评论。

      l隐式的用户反馈:这类是用户在使用网站是产生的数据,隐式地反映了用户对物品的喜好,例如用户购买了某物品,用户查看了某物品的信息,等等。

      (1)显式的用户反馈能准确地反映用户对物品的真实喜好,但需要用户付出额外的代价;而隐式的用户行为,通过一些分析和处理,也能反映用户的喜好,只是数据不是很精确,有些行为的分析存在较大的噪音。但只要选择正确的行为特征,隐式的用户反馈也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只是行为特征的选择可能在不同的应用中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电子商务的网站上,购买行为其实就是一个能很好表现用户喜好的隐式反馈。

      (2)推荐引擎根据不同的推荐机制可能用到数据源中的一部分,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出一定的规则或者直接对用户对其他物品的喜好进行预测计算。这样推荐引擎可以在用户进入时给他推荐他可能感兴趣的物品。

      (3)MLlib目前支持基于协同过滤的模型,在这个模型里,用户和产品被一组可以用来预测缺失项目的潜在因子来描述。特别是我们实现交替最小二乘(ALS)算法来学习这些潜在的因子,在MLlib中的实现有如下参数:

      lnumBlocks是用于并行化计算的分块个数(设置为-1时为自动配置);

      lrank是模型中隐性因子的个数;

      literations是迭代的次数;

      llambda是ALS的正则化参数;

      limplicitPrefs决定了是用显性反馈ALS的版本还是用隐性反馈数据集的版本;

      lalpha是一个针对于隐性反馈ALS版本的参数,这个参数决定了偏好行为强度的基准。

      首先需要要确保你安装好了Hadoop和Spark(版本不小于1.6),并设置好了环境变量。一般我们都是在ipython notebook(jupyter notebook)中学习,所以最好把基于notebook的Spark环境搭好。当然不搭notebook的Spark环境也没有关系,只是每次需要在运行前设置环境变量。

      如果你没有搭notebook的Spark环境,则需要先跑下面这段代码。当然,如果你已经搭好了,则下面这段代码不用跑了。

    如果你没有搭notebook的Spark环境,则需要先跑下面这段代码。当然,如果你已经搭好了,则下面这段代码不用跑了。

      在跑算法之前,建议输出Spark Context如下,如果可以正常打印内存地址,则说明Spark的运行环境搞定了。

      print sc

      比如我的输出是:

      首先我们将u.data文件读入内存,并尝试输出第一行的数据来检验是否成功读入,注意复制代码的时候,数据的目录要用你自己的u.data的目录。代码如下:

     首先我们将u.data文件读入内存,并尝试输出第一行的数据来检验是否成功读入,注意复制代码的时候,数据的目录要用你自己的u.data的目录。代码如下

      输出如下:

      u’196\\t242\\t3\\t881250949′

      可以看到数据是用\\t分开的,我们需要将每行的字符串划开,成为数组,并只取前三列,不要时间戳那一列。代码如下:

    可以看到数据是用\\t分开的,我们需要将每行的字符串划开,成为数组,并只取前三列,不要时间戳那一列。代码如下

      输出如下:

      [u’196′, u’242′, u’3′]

      此时虽然我们已经得到了评分矩阵数组对应的RDD,但是这些数据都还是字符串,Spark需要的是若干Rating类对应的数组。因此我们现在将RDD的数据类型做转化,代码如下:

    此时虽然我们已经得到了评分矩阵数组对应的RDD,但是这些数据都还是字符串,Spark需要的是若干Rating类对应的数组。因此我们现在将RDD的数据类型做转化,代码如下

      输出如下:

      Rating(user=196, product=242, rating=3.0)

      可见我们的数据已经是基于Rating类的RDD了,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把整理好的数据拿来训练了,代码如下, 我们将矩阵分解的维度设置为20,最大迭代次数设置为5,而正则化系数设置为0.02。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通过交叉验证来选择合适的矩阵分解维度与正则化系数。这里我们由于是实例,就简化了。

    我们将矩阵分解的维度设置为20,最大迭代次数设置为5,而正则化系数设置为0.02。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通过交叉验证来选择合适的矩阵分解维度与正则化系数。这里我们由于是实例,就简化了。

      将模型训练完毕后,我们终于可以来做推荐系统的预测了。

      首先做一个最简单的预测,比如预测用户38对物品20的评分。代码如下:

      print model.predict(38,20)

      输出如下:

      0.311633491603

      可见评分并不高。

      现在我们来预测了用户38最喜欢的10个物品,代码如下:

      print model.recommendProducts(38,10)

      输出如下:

      [ Rating(user=38, product=95, rating=4.995227969811873),

      Rating(user=38, product=304, rating=2.5159673379104484),

      Rating(user=38, product=1014, rating=2.165428673820349),

      Rating(user=38, product=322, rating=1.7002266119079879),

      Rating(user=38, product=111, rating=1.2057528774266673),

      Rating(user=38, product=196, rating=1.0612630766055788),

      Rating(user=38, product=23, rating=1.0590775012913558),

      Rating(user=38, product=327, rating=1.0335651317559753),

      Rating(user=38, product=98, rating=0.9677333686628911),

      Rating(user=38, product=181, rating=0.8536682271006641)]

      可以看出用户38可能喜欢的对应评分从高到低的10个物品。

      接着我们来预测下物品20可能最值得推荐的10个用户,代码如下:

      print model.recommendUsers(20,10)

      输出如下:

      [ Rating(user=115, product=20, rating=2.9892138653406635),

      Rating(user=25, product=20, rating=1.7558472892444517),

      Rating(user=7, product=20, rating=1.523935609195585),

      Rating(user=286, product=20, rating=1.3746309116764184),

      Rating(user=222, product=20, rating=1.313891405211581),

      Rating(user=135, product=20, rating=1.254412853860262),

      Rating(user=186, product=20, rating=1.2194811581542384),

      Rating(user=72, product=20, rating=1.1651855319930426),

      Rating(user=241, product=20, rating=1.0863391992741023),

      Rating(user=160, product=20, rating=1.072353288848142)]

      现在我们来看看每个用户最值得推荐的三个物品,代码如下:

      print model.recommendProductsForUsers(3).collect()

      由于输出非常长,这里就不将输出copy过来了。

      而每个物品最值得被推荐的三个用户,代码如下:

      print model.recommendUsersForProducts(3).collect()

      同样由于输出非常长,这里就不将输出copy过来了。

         结束语:看文章的小伙伴,觉得还清楚吧!上面举得例子,小伙伴们了解么?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随时可以登陆课课家,这里面有全面的知识内容还有视频教学,随时欢迎你的到来。

课课家教育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