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进入老龄化的中国,我们当然要应对挑战,但这个挑战同时也是机会,以设计师的角度,我们能做什么?当然是产品设计理念的创新。因此,设计是科技人性化创新的核心因素,也是文化经济交流至关重要的因素。
按照2006年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的工业设计新定义,设计首先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并且在产品的结构、组织、功能、表现和经济上的关系作为任务与工作目标,为用户、制造者和市场经营者带来社会效益。课课家道: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其目的是确立产品多向度的品质、过程、服务及其整个生命周期系统,因此,设计是科技人性化创新的核心因素,也是文化经济交流至关重要的因素。
因此设计既是显性的又是隐形的。显性的像是露出水面的冰山,而隐性的部分永远隐藏在水面之下,对于隐性部分的深入探索,就会越接近设计的本质所在。
设计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从创造产品的附加值上确实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依靠数字依然可以看到其力量的所在,在苹果产品上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文字,DesignedbyappleinCaliforniaAsSEMbledinChina(设计在加州,制造在中国)。现在苹果公司已是全球最大的电脑公司,其市值就高达6325.6亿美元。超过微软、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这四家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的总市值之和6308亿美元,而苹果公司在1999年的市值仅为92.9亿美元。苹果公司并非掌握了多少高科技,只是科技的“拿来主义”罢了,但设计始终是乔布斯经营战略中最有效的武器,因此并不妨碍他成就全球最大的电脑公司。虽然在可持续设计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全世界都在寻找技术上的突破,寻找技术发展的新机会,但设计依然是提升产品品质的最为直接、简单、有利的技术手段。
设计是有力的手段,且关乎使用者的利益。在企业中工程设计和工业设计均围绕着产品这条有形的线索进行工作。虽然同样是针对产品的造物活动,工程设计更关注于产品本身——“内”;而设计则关注产品与使用者的关系——“外”。有时设计甚至给工程结构设计带来一定的困扰,但这并不表示这是一对矛盾体,而是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设计活动始终围绕着用户的需求进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似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很多需求是隐形存在的。目标用户尚且不知需求何在,设计师如何知道呢?设计师要热爱生活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设身处地的为用户服务,抓到设计的关键所在,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使用体验,也才可能为销售提供所谓的“卖点”。
设计也应为制造提供便利,这可能是设计者知识构架中最为薄弱的部分,任何产品都是需要通过制造才能交付使用的,完成设计者赋予的使命,关于材料的选用、采用怎样的结构、通过什么样的加工工艺制造出来,设计师应该了然于心,对材料、结构、制造了解的越多,越有发挥设计的余地,而不像某些拙略的设计师所担心的,过多的了解会使设计创新的想法被束缚。与市场、制造整合创造价值,在整个流程中各方均获益的情况下达到理想状况,要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商业是最大的公益”。
设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但附加值的提升不应以一味的迁就购买者的审美趣味为前提的,设计师应有自己的立场与主见,这关系到产品能否健康的成长,一味的迁就消费者的审美趣味,容易使产品庸俗不堪,坚持设计背后的主义,整合运用设计的多种要素达到满足需求和提升产品价值的目的。大多情况下高技术与好设计打的一套组合拳是获得产品高附加值的保障。当然低技术的产品,通过好的设计同样可以获得产品的高附加值和完美的使用体验。
设计的核心是创造。如果仅仅将设计理解成产品造型,那就大错特错了,虽然设计的成果有时可能以外形的方式呈现,但造型绝不是设计的终极目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发现潜在的需求才是设计创造的关键所在,设计活动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相应的实施手段来解决需求和完成价值的创造,企业则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利,而消费者则在使用体验中获益。
随着产品越来越丰富,使用者不再简简单单地满足于使用功能,而对产品的方便性和易用性也有了进一步的追求,这便给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设计机会,体贴与关爱也就成了设计进一步追求的目标,在体验经济蒸蒸日上的今天,要知道只有设计的好的产品,才能给使用者更好的使用体验,从而达到为产品加值的目标。由有形的产品到无形的体验,触动的使用者的心灵,愉悦到使用者身心,才能真正地打动消费者。
因此设计的路线显得更加清晰,满足功能、方便易用、体贴关爱、直指人心。当然设计也肩负着提升产品的品质,丰富产品线,创造更多的应用机会的使命。
同时,节约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从而实现产品的价值创新。这也表达了产品价值的三个核心层面:物质层面、行为层面、情感层面。
设计也可以作为企业的战略来应用。作为企业战略的设计,活跃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采用不同的设计策略。前瞻性的企业必定要将设计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看待和运用。当然短期的设计战略,中期的设计战略和长期的设计战略,采用的方法与手段是不相同的,不同的方法应对不同的时间阶段策略。
设计也是有立场的,公司的理念不同,也会从产品中不经意的流露出来,形成产品独特的风格,甚至表现为产品的价值观。乌尔姆的设计理想,通过迪特拉姆斯的设计实践,在博朗的产品中得以呈现,又深深的影响着无印良品、苹果这样的品牌,形成一整套的产品的设计观念和价值体系,人们购买他们的产品,也就意味着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念,又通过使用产品将设计赋予的价值观,潜移默化的传递下去,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选择了什么样的产品就选择了什么样的价值观,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产品通常被赋予某种形式存在着,但形式的背后并不像形式所呈现出的那样简单,追究形式背后存在的意义,形式存在的真实的原因是什么,会帮助我们理解更多的设计的意义。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了,对于设计来讲有时限制就是机会。
设计师也应关注社会问题。对于进入老龄化的中国,我们当然要应对挑战,但这个挑战同时也是机会,以设计师的角度,我们能做什么?老人出行需要小型、低速、安全、容易驾驶,无需驾照、甚至无需驾驶的交通工具吗?在能源危机、环保、可持续发展,这些当今世界都在纠结的问题时,汽车的轻量化会是一种解决方案吗?会给汽车设计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吗?化石能源的危机和替代能源的寻找解决过程中,电动汽车是否会以新的面貌出现吗?开源汽车真的可以作为一个新的交通工具吗?
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时刻提醒着,并为设计师创造着机会,都市化或巨型都市在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思考和创新设计问题,可持续和回收利用、隐私和安全,小型化、低速化;以增材制造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会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使产品充分满足个性化的需求、节省材料、车身轻量化制造、无需模具制造、车厂规模的小型化;DIY汽车和共享汽车都会成为我们下一步设计的目标的可能性存在吗?当然技术与材料的革命、设计工具的进步、生产技术的发展,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我们的设计理念,影响到产品和交通工具的设计。
让我们重新认识和体味设计时,才赫然发现设计之“真”在于设计的诚实与本真;设计之“善”在于对使用者的关心,操作方便,简单易用;设计之“美”在于在使用过程中的完美体验,身心的愉悦,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有位先辈老师讲过“先有设计心,才有设计眼”,可以算是谆谆教诲了。
¥30.00
¥100.00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