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今日上线,难逃钱景黯淡的现实

    作者:课课家教育更新于: 2016-02-19 11:57:47

    Apple Pay今日上线,难逃钱景黯淡的现实_Apple Pay与银联“搭档”_课课家

      正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就红包打的不可开交时,苹果apple Pay来了,而且还连着传统巨人,银联。

      Apple Pay正式入华喽,2月18日就上线,也就是今天。此次入华,牵线者或者说落地方式是与银联“搭档”,而这也是银联受移动支付市场挤压之后的反制之举。只是几乎可以预判不那么乐观的结局:

      一

      中国的iOS用户,就可以通过Wallet这个APP来绑定自己的银行卡,从而得以使用Apple Pay这个功能。

      今天我已经在朋友圈里看到各路媒体/自媒体都在说这个事,大多数文章聚焦于两个问题上:1、怎样开通这个功能;2、Apple Pay到底和支付宝、微信这种,有什么区别。

      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想讲讲Apple Pay在华前景如何。

      观点很鲜明,旗帜很亮眼:前途黯淡。

      二

      我经常坐飞机,已经非常习惯远程值机了。有些机场/航空公司也支持这种方式,但细心琢磨,其实是很有趣的。

      我曾经在一个二线城市远程值机,到了机场后稍许晚了点,大概是临起飞前27-8分钟的样子。手上有个二维码的我一开始并不慌张,自以为不需要再去Checkin。但当我到了安检口时,却被告知:我们这里过了30分钟就不能打印你的登机牌了,请去值班柜台打印一张。

      是的,这个所谓二维码登机,其实是假的。你依然需要一张登机牌。

      上海虹桥机场,凭手机二维码可以过,但依然安检人员会给你一张小票——其实就是登机牌。你回头上飞机在登机口时,要拿出来的。

      与上海不同,北京首都机场就不需要打印什么小票,登机口支持二维码登机。

      说上面这个例子,就是想告诉各位:二维码去干个什么事,要线下配合支持的。说得再重一点,不是配合支持,而是“取决于它们”。

      三

      Apple Pay的原理和支付宝、微信的确不同。但其实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事。

      最重要的事是:商家愿意不愿意配合支持,使得客人能够用Apple Pay来完成买单。商家愿意不愿意,则取决于他们认为,有多少人会用这个方式。

      iPhone在中国大概有1/3的市场,不过,并不是所有的iPhone都可以使用Apple Pay。能使用这个功能的iPhone 6以上机型,在中国市场,可能只有1成的份额,而且分布并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城市。

      这就是说,与几乎所有智能手机都能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所不同的是,Apple Pay理论上能覆盖到的线下市场,也只有10%智能手机用户。(iPad系列产品,仅能支持应用内付费;Apple Watch的量,委实小了点,而且一般讲来,没有iPhone,这个苹果表实在没啥用。)

      而且,有理由相信的是,并不是所有iPhone 6(及以上)的用户,都会很乐意去使用Apple Pay。我甚至怀疑有人到今天为止,还是崇尚现金+银行卡。我还看到过用iPhone但压根没有自己Apple ID的人(用家人的)。

      对于商家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强的动力要去支持Apple Pay,我并不怀疑类似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这种商家会支持,但我怀疑的是更为广大的本地商家们的动力。他们并没有什么足够的理由,第一时间去为客人开通这种服务。

      四

      客人这一端,有没有足够的动力去使用Apple Pay?尝鲜当然没问题。但Apple Pay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增量好处。

      可以不带钱包了?支付宝、微信也可以让你不带钱包啊。我早已舍弃了我的钱包,出门就是一张身份证、借记卡/信用卡各一,外加百八十块钱应急。全部收在我的手机套里。

      在有些商家处消费,你甚至可以得到一点折扣,比如,9.5折。Apple Pay目前没有看到胜过支付宝、微信的更多好处。

      好像唯一称得上“好处”的,就是一个Touch ID:按一下iPhone那个肚脐眼,就可以完成支付。这是很方便,但我个人以为,并没有比支付宝微信方便得让人觉得非它不可。

      五

      就我所知,无论是蚂蚁金服,还是微信,都有相当庞大的线下BD人员,他们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游说商家支持他们的支付方式。

      这是一个人力活,半点讨巧不得。

      我非常怀疑Apple的这种地推能力,尤其是,这个公司的人,一向很骄傲。说话夹枪带棒,动不动冒出几个互联网词汇,未必讨本地商家喜欢。

      地面的推广铺设,我估计,还是让银行去干。

      因为整个ApplePay的体系里,银行是最大的赢家,不是商户也不是用户。

      六

      银行一直以来,是把第三方支付视为竞争对手的。

      就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微信提现收费这件事,成本议题上,的确是银行对微信的第三方支付快捷接口,费率是高于银行间转账的。

      因为第三方支付,确实在踢掉它们。

      但Apple Pay不是。Apple Pay对既有的收费流程中这几方没有任何负面影响:收单公司、开户行、银行卡组织(银联)。

      银行很欢迎这种方式。由于这种方式对手机有要求,故而我称其为“硬支付”。像支付宝微信这种对手机没啥特别要求的,我称其为“软支付”。

      理论上讲,硬支付不见得打不过软支付,因为软支付需要你下载软件。如果支付宝、微信不是那么流行,推广一个软件,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更何况这帮做第三方支付的,算是半道出家,类似安全这种重大议题,积累并没有银行玩了几十年那么深厚。

      硬支付其实很早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但由于当年中移动(运营商一侧)与银联争夺标准制定权,一场公案吵闹了数年之久,活生生地将这个市场拱手交给了软支付一脉。

      滴滴快的开打后,移动支付中的软支付,就如火如荼地占据了这个市场。Apple Pay入华,最佳时间点早就过去了。

      Apple Pay想要在中国获得亮眼的业绩,很大的变量因素在于银行。银行卖力,还有的玩,银行要是不卖力,Apple Pay没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前途。

      银行会吗?

      很简单一句话:A行很卖力地在商家那里费尽口舌成功让商家开通了Apple Pay,结果很多用户后面绑的是B行的卡。这事怎么算呢?

      由银联来协调吧,就像当年铺POS机一样。但铺POS机的时候,可并没有什么第三方支付,而且还是如狼似虎干劲十足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七

      苹果在大中华区上押注越来越大。

      数据表明,到了2015年Q4,大中华区的贡献占到了24%,与Q2、Q3相当,比14年Q4增长了两个百分点。

      但这个贡献的背后是:大中华区营收的同比增长率:暴跌。Q1有71%,Q2有112%,Q3有99%,Q4只有可怜巴巴的14%。

      之所以贡献能够持平,是因为苹果整个公司的业绩同比增长只有1.7%。

      再不放手一搏,华尔街那边,难交待了。

课课家教育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