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已至年末,盘点今年的行业资讯,可以说是较为振奋人心的。国家互联网+战略中云计算作为重要支撑,克强总理也多次给云计算产业站台,国策定调,让企业信心百倍。国内市场上阿里云等巨头公有云日趋成熟,相继进入大数据产业,云计算是基础,只有云计算IaaS层业务做实,上层的应用才能正常展开。同时在资本市场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全国涌现了多家云计算及其周边产业的创业公司,当然这其中也要感谢开源社区,降低了行业的准入门槛。总得来说,形成了上有国家战略、中有巨头领衔开拓市场、下有中小创业公司勇于创新的整体局面。
上一段只是本文的引子,本文重点不是在宏观层面高谈阔论,而是要深挖一下真正去做实云计算业务的细节甚至是坑。这个看似很美好的产业,当我真正身体力行去做的时候,它的确和我的思想产生了深度撞击,思考甚至是反思势在必行。
观点一:战略上要全情投入战术上不要左顾右盼
很多云计算初创公司都会选择OpenStack作为IaaS层的管理平台,OpenStack作为一个开源社区确实给予了很大的便捷,能让我们很快拥有一个IaaS层的管理能力,但是开源社区顺手带给你的也有一种原罪诱惑,开源社区里面的东西太多了,五花八门,能够让你脑洞大开,发散式的思维给予你很多产品的灵感。而这真的有必要么,当你去不断的调研这些开源社区的子项目时,你会发现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在处于迭代开发阶段,初创公司很难有能力把这些项目产品化,而你却在这些项目不断的调研中浪费了巨量的时间,这就是所谓的战术上左顾右盼。而与之相对的战略上要全情投入,初创公司的战略并不一定清晰,有时候需要那么一点孤注一掷,“拍脑袋”搏一个,然后去做,失败了再来,这其实比左顾右盼的时间成本要低的多。
观点二:莫要被用户牵着走
初创公司有了第一批客户,肯定会对他们百般珍惜,有求必应。一把“客户需求”的大刀架在研发团队的脖子上,开发了很多新特性新功能。而我们需要真正冷静地去想一想,如果做私有云定制便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作为一个IaaS层平台是否真正需要这些功能。无论是翻开成熟商业公司AWS还是开源OpenStack社区的文档,我们都会找到一份“userguide”的文档,这证明我们的客户需要有自服务能力。初创公司无法自己去挑选客户,教育用户的自服务能力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如果真正要长久的维持业务,单靠运维人员的人海战术是欲求不满的,至少也应该去编写一份适合自家云平台业务的用户手册。
观点三:打通关键节点
无论公司的组织架构如何,云计算业务基本需要三块职能。运营,站在第一线接受反馈来自用户的需求;运维,生产环境的首要维护者,是解决问题的一线人员;研发,不断地根据用户需求去升级和优化自家产品。这三个点一定要打通,运营在接受用户反馈问题时候,要能基本判断哪些是用户问题哪些是平台问题,而不是作为一个Switch去把所有信息一股脑转发给运维,研发作为二线运维要对运维团队有较好的支撑,运营和运维总结的产品需求要及时反馈给研发团队。真正能做到这些,需要这些团队人员要经常在一起沟通,要充分了解自家的产品业务,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观点四:尽力去帮助客户将应用“云化”
初创公司的客户很少有受过完整的云计算思维熏陶,甚至可能还有非技术的。部署一个应用就会只要一台虚拟机,没有负载均衡没有HA。最高端的技术也不可能保证这一台虚拟机永久不宕机,最正确的作法应该是引导用户充分利用云计算的特性,增加快照备份,多实例负载均衡等手段,去把业务“云化”,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云计算带来的特性,否则那只是单纯一台虚拟机。
最后
云计算的各家厂商无不在疯狂地在扩张地盘,公有云没有规模效应很难实现盈利,做私有云的是否也是在赔本赚吆喝。这个行业很美好,美好到越来越多的公司涌入,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在政绩的指引下,开始兴建数据中心,其所消耗的电力很快就会超过三峡的发电量,而真正跑起来的业务又有多少,我们自认为引发的这场技术革命,真正为社会为普通民众带来了多少落地的实惠。整个行业需要沉下心来,每家公司把业务做实落地并坚持到最后,共同培育市场教育客户,才能带来给行业带来真正的繁荣。
¥199.00
¥199.00
¥199.00
¥1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