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大部分的产品人还是在不停的追逐自己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中的“啄序”吧,忙碌之余还是要保持看文章、看视频,深怕错过一些能够掌握后就能把产品做的更好的方法论或者是高逼格的词汇。
但总体来说,目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和自己竞争多过于和别人竞争的时段,我们不会再去对标圈内更优秀的人,而是对标昨天的自己,今天是不是进步了。但在这个匆忙成长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小伙伴不太去在意质量和细节了。
下面这张是我在腾讯课堂的课程《30 天手把手教你做一个 app》登录注册实战-完善资料3 这一节课的截图,我故意埋了个错误的交互细节(添加头像时,不能多选照片),这套课程至少有 260 人看过,除了在直播课程的时候我说过,其他购买了录播课程的同学没看见有人来找我说我把交互弄错了,哪怕在评论区留言的也没有,我等了一年多,基本天天去看评论区有没有人在那里提出来,实在没等到。
身边的产品或者运营同学看见我还在读纸质书籍的时候,就提醒我这是互联网时代,要学逻辑思维做 U 盘式的人生,知识要即插即用,我还是会好好跟他们说:知识这东西还是靠系统性的累计的,不能是人家告诉你一个精辟的总结你就觉得已经掌握了,产品经理更是这样,不是你在哪看了几条牛逼的产品方法论就觉得能做好产品的。
我和直播课的同学讲过,产品经理本身有三个大版本,先理解清楚自己在哪一个版本后,去细致的补充知识,不要太着急,这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没有人愿意听一个人夸夸其谈方法论而不能落实到场景、不能落实到用户需求、不能落实到细节,一起来看看我说的产品经理三个大版本每个版本的知识结构。
产品经理V1.0
UI+交互+功能执行
这个阶段的产品经理更多的时候会自己负责一个新的小功能或者是已有的小功能的优化,比如新增一个全局搜索功能,此时产品经理开始使用大量的 APP 搜索功能,先得出一个结论:APP 常见的搜索方式有三种,分别是主动搜索、范围搜索、自动搜索;然后把每一种的优劣都搞明白后选择其中的一种做出原型给 leader 或需求方看,方案通过后开始安排这个功能的执行。
产品经理更多的是在关注这些方向:
选定的方案交互设计在整个产品结构里面,放置的入口是否合适、功能使用的流畅程度以及边缘情况的处理,最后上线的输出物是否和预期接近或超出预期;
大部分有潜质的产品经理会主动去找客服了解一些用户反馈,除了了解功能上的 bug 以外,会去了解用户觉得哪个功能的哪一点让用户感觉的惊喜或者好用,通过了解这些情况来帮助改进产品功能;
产品经理V2.0
业务模式+运营模式+产品架构
这个阶段的产品经理不管是对用户和功能的把握已经比较好了,积累了不少失败的经验和方法论;当拿到一个需求时,根本不会去担心功能规划或者是交互设计了。对开发资源协调和进度把握也比较轻松,更多的经历是花在理解公司业务和模式上面,平时产品上的工作重心会有这些分配:
研究公司的模式
比如是电商公司,会去考虑用 1:6:3 或别的比例来验证效益,用 1 层的商品把价格杀到底、6 层的商品保证持平来扩充品类丰富度、3 层的产品保证盈利,通过这样的比例调整来验证拉新、活跃和复购得到的结果和预期相比是怎么样的,然后再去调整优化整体比例。
比如是平台型产品,前期靠战略亏损补贴用户,培养用户习惯,这个时候产品经理会去研究怎么样把供应商的需求或痛点产品化,在解决好供应商痛点的同时,保证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并且可以通过这样的差异化功能拉更多的供应商来完善平台的品类丰富程度。
再比如是社交产品,会想把基础功能做的比竞品做更炫酷,然后邀请明星入驻把粉丝先引过来,工具性产品就是基础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这样的策略。
综上,通过对模式的分析结合现有解决方案来衡量收益情况,拿出一个客观和长远的结果指导产品架构;
会做比较多的用户研究的工作
比如主动每周通过 QQ 或电话去拜访一定数量的用户,代表用户提问题,探索用户需求;
有权利决定部分重要功能
先灰度给挑选出来的目标用户验证功能是否成立,比如设计了一个发视频功能,功能做完后先把喜欢转发视频的用户挑选 Top 1000 出来,然后对这些用户开放这个功能,观察数据和主动找用户聊,找到改进的点或者是看功能是否有人会去用,优化和验证完了后在开放给所有用户使用。
对于初创公司和初创产品,2.0 的产品经理会考虑的比较长远,比如把要做的功能设计好后先去微信公众号建立一个 WAP 版,验证需求可行性以及公司的业务能力是否足够支撑跑起来,然后在从长远考虑来建立自己的 APP 或网站。
2.0 版本的产品经理面临一个成长瓶颈,你会发现你能力提升得慢,每一年给自己总结的时候发现还是在去年的老本上成长不多,想去换个薪资高一点的公司,你却发现你的水平已经很接近行业能给出的最高工资了,可工资就是不能在高了,不光是成长、收益,就连激情相对 1.0 的时候也会少很多。
不用慌,如果用分析市场的方法来讨论现在的你,也是适合的:
产品经理V3.0
商业模式+运作模式+互联网
对,产品经理 3.0 的时候多半是更高的管理层或者自己创业,此时你的主要精力不是去关心功能了,重点是在怎么把企业跑起来,有比规划功能更烧脑的事儿等你去做:
1. 研究大量的业务模式,O2O 、众包经济、电商、供应链等等,然后细分垂直领域,判断出未来 3~5 年资本走向、新技术或新用户群体的出现对某种商业模式是否有很大的提升;
2. 现有模式改进,充分掌握现有模式从产品到用户这一整条链的每个节点的信息,判断是增量市场还是存量市场,有哪些点做好了就具有资本价值,如果没机会了,那怎么利用形式做出一个有并购价值的企业;
3. 会去想怎么对产业链布局,比如生鲜电商的采、销、送、种四个环节,采-通过集采的方式,以量去取得低价,销-通过全渠道的方式走量,送-通过入股或者收购配送公司,专门为生鲜打造一个标准配送服务团队,种-通过承包果园,普及标准种植管理技术来提高产品质量等等;
4. 盈利模式,比如通过服务免费硬件收费,类似小米。
这个版本的产品经理,你不关心功能怎么实现了,互联网只是你的一个选项工具,权重是你看它能给你带来多少收益,你不关心是自己建立 APP 或网站、不关心是平台模式还是自营模式、不关心是不是在天猫还是京东卖,你更关心的是整体的业务了。
我的 3.0 版本走的太仓促,来自于创业一年多的经验,真的需不需要互联网产品也不能一概而论,更重要的是看你业务或者是所处的阶段,现在最主要的是给自己一些小版本的优化。
产品经理本身也是一个产品,比如我在文章开头的例子,我们在规划大版本的同时,别忘记优化自己的小版本。别忘记细节,产品经理不是一个文章看多了或者是随便上个课就能做的好的岗位,更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经历去沉淀的岗位。
最后,优化自己几个小版本,你的需求池准备好了吗?
上一篇:APP用户留存率关注点有哪些?
下一篇:58同城CEO姚劲波的传奇故事
¥299.00
¥399.00
¥699.00
¥3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