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的通透总结起来,主要与五个因素相关联。对比度,亮度,色彩,饱和度,锐度,当然,我所列举的只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还与其他很多因素相关,为什么画面的通透敢这么重要呢?画面的通透感可以用ps来改变的吗?
画面的通透感往往是最影响摄影作品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虽然通透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一般来讲,通透感看的是画面的细腻程度以及夺人眼球的力度。那么我们该如何修出通透的风光作品呢?今天作者就来详细地和大家分享其方法。
我们在实例进行修图之前,先要有清晰的思路,想修出通透的照片有四点非常重要:
一、准确的曝光
有光才有色,过于欠曝就是纯黑,过于过曝就是纯白,画面过暗或过亮都会影响色彩的准确性,所以曝光准确是色彩准确的基础,高光不要溢出,暗部不要死黑。
以下是准确测定曝光的一些基本技巧:
1.按被摄体中最重要的色彩部位的反射光读数曝光,如拍人物,可按肤色的测光读数曝光。
2.对通常的风景,可按平均测光的读数曝光。
3.采用在被摄体位置的入射光读数曝光,也可按照与被摄体受先条件相同的其它位置的入射光读数曝光。
4.按18%灰卡的反射光读数曝光,灰卡的受光条件要与被摄体相同。
还有直方图是很好的参考依据,下面简单地讲解一下直方图:
直方图横向坐标表示亮度,纵向表示像素数量。通过直方图可以细致读出在某亮度下,各颜色所占的像素数量。
从上面三个直方图我们可以看出,图一是欠曝所引起的。波峰堆积在左面,黑色溢出。图二:正常曝光。波峰在中间,整个波的形状是中间高,两边低,并且在两边都不溢出。图三变现为过度曝光。波峰堆积在右边,高光溢出,就是过度曝光的直方图的表现。
二、合适的对比度
除了正确的曝光以外,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对比度。千万不要认为“通透”就是强拉对比度,过高的对比度会使色彩堆积,过低的对比度会使图像灰度过大。所以,对比度合适就好,具体怎么样算合适,这没有固定的值,每张照片的情况不同,依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情景会用到不同参数。
三、干净的颜色
从“通透”这个词我们就能看出,色彩的干净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一个色相环,给大家先引入两个概念:
对比色:色相环上成180度的两个区域的颜色,例如:蓝和黄,红和青。
相邻色:色相环上相邻的颜色,例如:蓝和品,黄和红。
举个例子,想要蓝色更干净通透,就打蓝色的敌人,也就是减少蓝色中的黄,或找蓝色的朋友,也就是加青或品。想让某一颜色更通透就减少它的对比色,增加它的相邻色。
四、暗调高饱和
暗部不能死黑,同时适当增加暗部饱和度,使其看上去不要发灰。
在这里我们总结一下,使画面通透的关键因素有:准确的曝光、合适的对比度、干净的颜色、暗调高饱和。修图的时候根据以上四点一一对应去检查。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以上四点调一张照片,帮助大家理解。首先看一下原图与效果图的对比。
是不是通透的感觉就这么出来了?接下来我们要开始修图了!
一、调整曝光和对比度
调整对比度只是增加画面的黑白对比,也就是说,亮的地方更亮,暗的地方更暗。如果用一张黑白照片举例的话,增大对比度到最终的结果会是一张剪影似得照片,非黑即白。
而调整曝光度,会让画面的黑白平衡改变,增加亮度,形象的说就是让画面变亮,增加曝光度到最后就是画面编程全白的。减小曝光相反,最后你会得到一张全黑的照片。
用专业的直方图来看,横轴左边是全黑的像素,最右边是全白的像素,从左到右是从黑到白的灰色过渡。一张照片,调整对比度,会让图像中间区域的像素减少,左右两边的像素增加。增加曝光度,会让图像像素向有倾斜。
因为在LR中调整曝光和对比度操作很方便,所以将亮度和对比度合在一起调整。从直方图看出,原图过暗,先在LR中调整(如下图)调整时注意暗部不能太暗,高光不能溢出。
调整后的直方图
调整之后的效果非常明显,但仍然不是最准确的曝光,不过因为后面还有其他操作也会影响亮度,所以目前调到这里就可以了。看一下调整第一步后的对比图。
我们从LR导入PS,调色彩这里主要运用可选颜色功能和色相饱和度功能。由于城市灯光影响,图像整体偏红,所以先排除红色对整体色彩的影响,降低红色饱和度,提高红色明度。
可以看到,图中车轨作为前景和引导线,所以黄色要调干净;图片以蓝色为主,所以将蓝颜色调的干净通透也是必须的。按照上文中所说的色相环调色原理调整。
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模式,先整体调整,然后再对局部进行更细致的调整。整体调整如下:在可选颜色中调整蓝色和黄色。
由于篇幅的关系,本教程就到这里,有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关注课课家“设计”板块,下一篇教程将继续讲述局部调整的方法!
上一篇:拍摄透明商品的布光窍门方法
下一篇:建筑设计中实用的工程常用公式
¥100.00
¥25.00
¥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