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使用Cocos2D-X实现消除游戏button特效

    作者:课课家教育更新于: 2019-03-28 15:28:20

      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消除游戏,今天课课家以天天爱消除为例,解析一下怎么制作游戏按钮特效。

      引言

      Cocos2d-x引擎中有很多Action,这样可以方便的让开发者调用相应的Action去完成一些动作,例如:移动,弹跳,淡入淡出等。可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由于游戏的需要,显然地,引擎自带的Action是完全不够用的,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写。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个让精灵和粒子绕着圆角矩形运动的实例,细讲一下实现过程(仅凭个人想法实现,如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欢迎交流分享)。

      效果

      该实例类似天天爱消除等系列游戏中的按钮特效:

    教你使用Cocos2D-X实现消除游戏button特效_Cocos2D-X基础_Cocos2D-X游戏特效_Cocos2D-X技巧_课课家

      (没图片资源,将就看吧)

      实现方法

      刚开始本来考虑自己定义一条圆角矩形的路径,即建一个自己的动作模块,让精灵和粒子按照自己的定义的动作来运动来着,就像MoveTo/MoveBy、BezierTo/BezierBy等Action一样。但是后来发现好难啊,因为根本没有函数可以来定义圆角矩形(至少我不知道),所以一番纠结后,果断放弃了这种设想。

      另辟蹊径,不是说cocos2d-x引擎提供很多的Action吗,那我们就来“拼”一个圆角矩形的Action啊!要“拼”这个Action,我觉得很有必要了解清楚Cocos2d-x中的各个Action,引擎中常用的Action有:

      Sequence 按顺序执行一系列的动作;

      Repeat 重复执行一个动作n次;

      RepeatForever 永远重复执行某动作;

      RotateTo / RotateBy 旋转;

      MoveTo / MoveBy 移动;

      JumpTo / JumpBy 跳跃;

      BezierTo / BezierBy 贝塞尔曲线;

      ScaleTo / ScaleBy 缩放;

      FadeIn / FadeOut / FadeTo 淡入淡出;

      TintTo / CCTintBy 染色;

      Animate 动画等等。

      其中以To结尾的动作和以By结尾的动作的区别在于:

      To是设置Node(引擎中所以物体的基类)到指定坐标位置,而By则是设置Node到相对的坐标位置。例如:一个Sprite的坐标是(100,200),XXTo(1.0f, ccp(100, 100))是在1秒内运动到点(100, 100)处,无论节点之前的坐标在哪,它最终的位置坐标都是点(100,100);XXBy(1.0f, ccp(100, 100))则是表示1秒内向x轴方向运动100个单位,向y轴方向运动100个单位,它是以自身节点为参照位置,运动了(100,100)个单位。

      理清Action后回归到正题,根据圆角矩形的特征,这里我们可以把圆角矩形分成四段:左右两半弧和上下两直线,如下图:

      沿直线的运动的2、4段我们可以用MoveTo、MoveBy,而沿着左右两边的曲线运动呢?曲线!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贝塞尔曲线吧,先来了解一下贝塞尔曲线。

      贝赛尔曲线的每一个顶点都有两个控制点,用于控制在该顶点两侧的曲线的弧度。它是应用于二维图形应用程序的数学曲线。曲线的定义有四个点:起始点、终止点(也称锚点)以及两个相互分离的中间点。滑动两个中间点,贝塞尔曲线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在引擎中是这样子定义一个贝塞尔曲线的配置信息的:

      

      描述结构体中三个点分别是:曲线的目的结束点,控制点1和控制点2, Bezier的起始点则是它当前的位置坐标。贝塞尔曲线的两个控制点的位置将决定曲线的形状,不清楚的可以在photoshop等有贝塞尔曲线的软件中去调。以圆角矩形左边的曲线为例,我调了一条曲线,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只要Point1与起始点连成的直线和Point2与结束点连成的直线平行 && 两个控制点都在以起点和终点为连线的同一个面 && 两个控制点的连线与起始点终点的连线平行时,就可以确定一条相对标准的曲线,可以近似圆角矩形的圆角部分。左右移动Point1和Point2的位置可调节这条曲线的形状,如图:

      理清思路以后,上代码“画”上图的贝塞尔曲线:

      注意,使用BezierBy时,节点始终把自己的运动初始位置看做(0, 0),与它的实际场景位置无关,ccBezierConfig中的点都是相对坐标点,如果使用BezierTo,ccBezierConfig的点就都是绝对坐标点,曲线的起始点也将被认作为实际场景位置坐标,而非(0, 0),因此也将不能达到上图的效果。

      右边的贝塞尔曲线类似,直线的运动同理用MoveBy,而不用MoveTo。移动的代码很简单,如:auto move = MoveBy::create(1.0f, Point(w, 0)); //向右移动W个单位。

      这样圆角矩形的四部分都能用相应的Action来实现了,接下来该完成的就是把它们按顺序的串连在一起并重复的执行下去。那就要用到Sequenc(按顺序执行一系列的动作) 和RepeatForever(重复执行动作)了。下面就是抽象出来的方法,返回值为一个能绕圆角矩形运动的循环动作:

      函数MyPathFun()的参数分别是控制点1的X分量、控制点2的Y分量(圆角矩形的高)、直线移动的x分量,如上图。因为参数controlX和w都不是确定的值,所以传参时要特别注意,要根据按钮的形状来调节这两个参数。

      接下来只需要让节点runAction这个动作就可以了,下面利用粒子系统做一条尾巴。

      这里也可以利用粒子特效制作工具来编辑好看的粒子,然后通过plist文件加载粒子。

      添加按钮btnSprite(这里按钮的描点要设为(0,0)),星星starSprite,尾巴_emitter后,设置星星和尾巴的位置与动作:

      

      这里把星星和尾巴的起点坐标设为上图的originPoint点,因为描点的原因,星星starSprite和尾巴_emitter的位置要做一定的微调。

      该方法实用于任意圆角矩形,同时适用于矩形,只要把controlX设置为零,W设置为矩形宽就都实现,即:MyPathFun(0, btnSprite2->getContentSize().height, btnSprite2->getContentSize().width );

课课家教育

未登录

1